症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腰间盘相当于微动关节,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在腰椎骨之间。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化或外伤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落,压迫腰椎神经,腰腿疼痛。患症首先要改变生活方式,不适合穿带跟鞋,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负跟鞋。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睡硬床,睡硬床可以减少椎间盘的压力。

突出的基本因素是退化,但一些诱发因素会提高椎间隙压力,引起髓核突出。此种诱发因素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1.年龄因素:间盘突出症的好发年龄在30-50岁,平均手术年龄在40岁,因此退变可能是其重要因素。

2.身高与性别:有人认为身材过高也会易发腰突症,而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5倍。

3.增加腹压:临床上约1/3的患者在发病前有明确增加腹压的因素,如剧烈咳嗽、喷嚏、屏风、用力排便等。提高腹压,破坏椎节和椎管之间的平衡状态。

4.不良体位: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为了缓解腰部压力,需要不断更换各种体位,长期处于某个体位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局部的累积损伤。特别是长期不良姿势容易诱发本病。

5.职业因素: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最高,白领劳动者最低。汽车司机长期处于摇晃和振动状态,椎间盘压力大,反复变化,容易诱发椎间盘突出症。

6.受寒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破裂。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出现的症状如下:

1、下肢放射痛

腰腿痛在外伤、疲劳、寒冷后容易发作,每次约2~3周,可逐渐缓解。发作时卧床不起,疼痛减轻。从事重体力劳动,特别是反复弯腰的活动者腰腿痛的概率很高。有些人缺乏锻炼,腰背肌力差,偶尔弯腰抬重物或扭腰也容易引起腰腿痛。任何增加腹压的因素,如咳嗽、用力排便、大笑、打喷嚏、举重物、慢性咳嗽等,都容易引起腰腿痛或加重已发生的腰腿痛。

2、腰部活动受限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前屈后伸活动与椎间盘突出程度密切相关。纤维环没有完全破裂的情况下,腰椎取前屈曲位置,后伸伸受到限制。原因是腰椎前屈时,椎板间的黄韧带紧张,增加了椎管容积和椎间隙后方的空间,相应的后纵韧带紧张度增加,还原了突出的髓核部分,减轻了神经根压迫的症状。

3、腰疼

腰疼是绝大多数本病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状,发生率约为91%。少数患者只有脚痛没有腰痛,所以不是每个患者都会腰痛。有些患者首先腰痛,一段时间后腿痛,腰痛自行减轻或消失,来诊时只诉说腿痛。疼痛多为刺痛,经常伴有麻木、酸胀的感觉。

4、脊柱侧凸

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了减轻疼痛而采取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表现为腰椎向左或右弯曲,背部接触中央位置的棘突可以发现棘突偏移,但这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有体征,约50%的正常人也有脊柱棘突偏移。

5、跛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跛行多为间歇性,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疼痛,无力,弯腰或蹲下休息后症状可缓解,仍可继续行走。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缓慢加重,出现上述症状之前的站立时间或者行走距离逐渐缩短行走距离越短,病情越重。

如何辨别腰间盘突出症

腰间盘突出,简称腰间盘突出疾之一,那么如何辨别腰间盘突出呢?下面给出了几点辨别措施,不妨了解下吧。

1、急性扭伤后是否跛行。走路时扶腰或患侧,下肢怕负荷,呈跳跃的步伐,喜欢身体前倾,臀部向侧凸。

2、轻轻咳嗽或数次,腰痛是否加重。

3、仰卧休息后疼痛仍无法缓解的左侧卧床、弯腰、弯腰、弯膝时疼痛的症状能否缓解。

4、仰卧位置,自行或其他人用手轻轻触摸后腰、腰椎中间和两侧,检查是否有明显的压缩。

5、仰卧位,然后做起,观察自己下肢是否因疼痛而使膝关节屈曲。

6、仰卧位,患侧膝关节伸直,并将患肢抬高,观察是否因疼痛而使其高度受到限制。

椎间盘突出症食疗处方

处方:杜仲30克,白酒500克。

用法:将杜仲浸入白酒中,密封7天后开封饮料。每次10~20克,每次2~3次。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处方:老桑枝60克,老母鸡1只,精盐少。

用法:去除母鸡的毛和内脏,洗净。桑枝洗干净,切成小段,加水适量与鸡煮,鸡汤浓时加入精盐调味。吃鸡肉喝汤。

处方:杜仲30克,白酒500克。

用法:将杜仲浸于白酒中,密封7日后开封饮服。每次10~20克,每次2~3次。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处方:老桑枝60克,老母鸡1只,精盐少。

用法:将母鸡去毛及内脏,洗净。桑枝洗干净,切成小段,加水适量与鸡煮,鸡汤浓时加入精盐调味。吃鸡肉喝汤。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处方:桂枝10克,牛膝15克,威灵仙20克,桃仁10克,海风藤20克,蝎子3克,无药3克,乳香3克,白酒1000克。

用法:桂枝、牛膝、威灵仙、断续续、桃仁、海风藤、全蝎、制无药、制乳香浸入白酒中,密封,10天后开封饮料。每次10~20克,每日2次。

编辑推荐: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西医治疗

八成人用错了腰腰椎间盘突出症年轻化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