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编码是一种将字符集中的字符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代码的过程。它允许文本在计算机中存储并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递。以下是一些关键概念和字符编码的演变:

ASCII编码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是1963年推出的字符编码标准,使用7个比特的二进制数表示字母、数字和符号,并通过第8个比特进行扩展,以支持128个字符。

扩展ASCII

为了支持更多字符,ASCII码通过使用一个额外的比特(通常是第8个比特)进行扩展,使得每个字符可以用一个字节(8位)来表示。

字符集

标准的字符集如ASCII和EBCDIC(Extended Binary Coded Decimal Interchange Code)逐渐无法满足包含东亚CJK字符家族在内的更广泛字符集的需求。

Unicode编码

为了解决不同字符集之间的兼容性问题,Unicode应运而生。它是一个国际标准,使用32位编码(4个字节),可以表示超过2^32个字符,足以支持全球所有的字符。

字符编码转换

在不同的字符编码之间转换文本时,需要使用字符编码转换表,将文本从一种编码转换为另一种编码。

MBCS(Multi-Byte Character Set)

MBCS是处理多字节字符集的标准,如GB2312、Big5等,其中第一个字节小于0x80时表示ASCII字符,大于0x80时与下一个字节一起表示一个字符。

GB2312编码

GB2312是中国国家标准,也是ISO/IEC 2022国际标准的一个子集,使用双字节编码,共收录了6763个汉字和682个非汉字字符。

字符映射

每个字符都有一个唯一的数字编码,这个编码被称为Unicode码点。

字符编码的发展是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字符集需求,从最初的ASCII到现代的Unicode,不断扩展以支持更多的语言和符号。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