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机房的等级划分标准通常遵循国际通行的星级制度,以及各国或地区的具体标准。以下是根据不同来源整理的IDC机房等级划分标准:
国际标准(如ANSI TIA-942)
Tier 1 (T1):没有冗余设施,可用性约99.67%,每年停机时间不超过28.8小时。
Tier 2 (T2):具备冗余设施,可用性约99.75%,每年停机时间少于22小时。
Tier 3 (T3):可同时维护数据中心,可用性约99.98%,每年停机时间最多为1.6小时。
Tier 4 (T4):最高等级,具备极高的冗余和可用性,可用性约99.995%,每年停机时间不超过0.4小时。
国内标准(如GB50174)
A级:容错型,关键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或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B级:冗余型,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一定的社会秩序混乱和经济损失。
C级:基本型,电子信息系统运行在正常情况下不中断。
星级制度(如中国标准)
星级分为五个等级:一星级至五星级(含红金五星级),星级越高表示IDC机房档次越高。
预备星级:对于开业不足一年的IDC机房,可以申请预备星级,有效期一年。
其他考虑因素
机房选址、建筑结构、环境、安全管理及对供电电源质量要求也是评级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星级评定通常包括机房的布局、供电设备、制冷设备、设施设备养护、服务语言、硬件设施、网络联接状况监控、主机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客服热线、恒温恒湿环境、双路高压供电、后备柴油发电机、独立UPS不间断电源保障等。
请注意,这些标准可能会随着时间和技术的进步而更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以最新的官方发布或认证为准。